坏雷达

坏雷达

@Mr.Who

1、主要内容
基于日常新闻阅读衍生的想法。
力求不只表达立场、不顾虑公开曝光而曲意逢迎,展示客观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角度。
每周3篇。
2、你将无法获得什么?
(1)无法获得人脉。
这将是个纯粹的专栏,与订阅杂志一样,只是将“媒体替读者支付稿费”变成了“读者共同分担稿费”。
(2)没有立场满足。
如果你是为了呼应立场,玩支持还是反对的游戏,那么这里可能会让你失望。
(3)没有人生经验说明。
我们都是自我认知的囚徒,不要寻求强行理解与替代。
3、为什么选择订阅?
避免写作变成软文生意,彼此多为纯洁付出点代价。

17订阅
163内容
241.3k字数

扫码订阅专栏

使用微信扫一扫

「坏雷达」是一个基于日常新闻与阅读衍生思考的专栏,每周3篇500字左右的轻量更新。它适合寻求客观分析过程而非简单立场输出的读者,旨在展示思考的“砖瓦”如何搭建。这里不提供人脉、立场认同或人生指南,但能助你摆脱信息焦虑,培养独立视角。不妨先读读免费文章,看看这种“纯粹阅读”是否合你胃口。

这是什么?

「坏雷达」是我在微信公众号之外的另一个写作实验。与公众号上追逐热点、表达成熟观点不同,这里更侧重于记录日常阅读新闻、生活所见时的思考片段。每篇控制在500字左右,每周至少更新3篇——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一个思考过程的流水账。

重点不在于告诉你“该信什么”,而是展示“为什么会这么想”。比如,从一则小新闻开始,拆解信息中的矛盾点,或者分享自己试用AI工具时的误判经历。偶尔也会针对一些共性留言做回应。

适合谁?

如果你厌倦了非黑即白的立场站队,想看看别人是如何在信息杂音中慢慢理出头绪的,这里或许适合你。尤其适合那些:

  • 对舆论热点敏感但厌恶简单归因的人
  • 希望透过观点看思考路径的读者
  • 需要轻量、高频但不浮浅的阅读陪伴

相反,如果你寻求的是人脉拓展、立场共鸣或人生导师式的指南,这里可能会让你失望。

你会读到什么?

内容覆盖挺杂,但始终围绕“思考的展开过程”。例如:

  • 从“为什么年纪越大越爱说教”聊到认知固化的形成
  • 分析“全员讲道德”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
  • 记录自己拒绝使用AI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
  • 甚至是如何用一些小玩意儿帮助放空的实操分享

这些内容不是结论,而是思考的中间状态——就像看着一座房子从打地基开始慢慢建起来。

为什么付费?

订阅制是相对简单纯粹的方式。没有软文,没有隐藏的广告,只是读者直接为内容付费——就像过去订阅杂志一样。你支付的费用支持我持续写作,而你能获得的是:

  • 每周3篇以上的稳定更新
  • 超过16万字的已有内容池
  • 一个避免被流量绑架的写作环境

价格是三个月59元或一年188元,性价比取决于你有多在意思考的“过程价值”。

建议先试读

目前有5篇免费文章开放,建议先点开目录看看标题,挑一篇感兴趣的试读。比如《被ChatGPT误诊了》或《准备一些用于放空的小玩意儿》,都能代表这里的写作调性——轻量、坦诚,且不带教条。

如果觉得这种“自我思考的公开记录”对你有所启发,欢迎订阅。如果不是,也没关系,阅读本就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