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参加完纽约州律考,我便只身前往香港一头扎进我的第一份工作--一家美资所的资本市场律师。从诚惶诚恐到渐入佳境,再到得心应手,我就这样先后在两家美资所待了四年半。
我在闲暇的时候会写下一些关于律师工作以及法律市场的观察与思考。因为一些偶然因素,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看到我的分享。
《律师修炼手册》收录了我过去几年的一点小心得。
微博/小红书:莴苣不给你吃
播客:人小鬼大
扫码订阅专栏
使用微信扫一扫
《律师修炼手册》是一位走过美资所四年半实战的资本市场律师,为你坦诚分享律师职场与法律市场的真实观察。专栏聚焦新人进阶、面试技巧、职场生存与情绪管理,适合法学院学生、初年级律师或计划跳槽的法务同行。内容从简历动词使用到谈判薪资羞耻,从团队选择到系统搭建,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不妨先点开目录【看看哪篇最戳中你】,或许能找到改变的那个触点。
2018年,我通过纽约州律考后只身赴港,加入美资所成为资本市场律师。从诚惶诚恐到得心应手,四年半间我记录下许多职场观察与思考。偶然分享后,越来越多朋友看到这些内容,于是我将它们系统整理为《律师修炼手册》——这里没有宏大理论,只有实战中沉淀下的具体心得。
如果你曾在深夜加班时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或面对猎头时不知如何斗智斗勇,这里或许能给你一些陪伴式的解答。
专栏目前有26篇文章,超过7万字,内容围绕律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场景展开:
这些内容大多来自我的真实经历或读者高频提问,比如《如何有效寻求前辈的建议》中就提醒:提问前先做好功课,别让他人替你填基础知识的坑。
我习惯用口语化但带点棱角的表达,偶尔自嘲但保持专业度。比如“与同事做朋友,病得不轻”这种标题,背后是对职场界限的冷静观察。文字中尽量避开空洞口号,而是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像“如何整理工作邮件”中就分享了我的文件夹分类逻辑。
专栏采用买断制(终身¥99),目前无免费试读,但你可以通过目录标题判断内容是否贴合需求。更新节奏不固定,但我会持续将社交媒体上散落的实用技巧系统整理进来——比如近期就增加了谈判薪资和决策方法的相关文章。
如果你对专栏感兴趣,建议先点开目录浏览标题,找到最吸引你的那篇直接开始。职场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但多一份参考,或许能少走一段弯路。